人们常说: 常走动才更亲嘛。 忙乎了整整一年的人们, 在春节里终于有了问亲访友的时间了, 除正月初七以及元宵节在家过外, 正月里半个来月的日子, 都可随意出远门,联络亲友,问寒问暖,快意地把酒话桑麻,更是新郎新娘拜年的好日子。
孩童时代, 我最喜欢出门走亲戚。
我们家的亲戚很多,仅仅父亲那一辈就有八九家。父亲的兄弟姊妹多, 入赘到母亲家的。爷爷婆婆那一辈的亲戚也多。婆婆的娘家很远, 有六十多里地,但只要安排我去,我绝不怕山远水长, 从早晨麻麻亮走到日头中天,走痛了双脚,走饿了肚子,也不要大人背,坐在石头上歇一口气,我又勇敢地前行。
我最喜欢去的是舅舅家, 虽然有二十多里隔山隔水的路途, 但当时我几乎年年都去。我母亲只有一个哥哥,在我出世之前, 外婆外公就已离世,母亲的娘家只剩下舅舅。舅舅成家后不久, 舅母生下表哥就撒手人寰, 舅舅新续了舅母,可是不久,舅舅也离开了人世。后舅母又入赘了新舅舅。舅舅那个坎坷艰难的家终于成立起来了, 除开大表哥外, 新舅舅、舅母又生育了五个孩子。我每年去新舅舅、舅母家,他们从来没有把我当外人, 总是关怀备至,有好吃的给我吃,天气寒冷了, 就在灶房里烧一大堆柴让我烤,不让我冷着了饿着了。我们一大堆表哥表妹叽叽喳喳做游戏、打跳,舅舅、舅母总是满脸笑容地看着我们。那时,家家户户都比较贫寒, 每天的饭食舅舅、 舅母尽量变换着食材煮着给我们吃, 酸菜红薯稀饭里有大米小米有豌豆黄豆,吃起来十分可口, 并且每天多煮腊肉,让餐桌上尽量有肉吃。我每年带过去的小礼, 挂面或一小刀肉, 他们又让我照旧提回家去, 临走时还给我五角或一元的压岁钱。 那时小学一期的学杂费也就一两元, 我在父母面前仅仅报个数, 就可以私下里留着买我喜欢看的小人书。
很多年以后,新舅舅、舅母相继辞世, 我因常年在外地奔波, 没有在他们在生时看望他们。每至年关佳节,总是有无尽的怀念之情萦绕胸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