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德,深山茶飘香
2017-04-19 09:05:48 来源:
嘉陵江在线

“茶山的阿妹俏模样,十指尖尖采茶忙,引得蝴蝶翩翩飞,引得蜜蜂嗡嗡唱。”上个世纪90年代,一首《茶山情歌》让人们对江南茶山心生向往。
殊不知,在我市与巴中、达州交界的营山县明德乡,也有一片隐秘的茶园。这片位于海拔860多米高山之上的茶园,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,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。漫山遍野的茶树、穿着传统服饰的采茶女工、拥有几近失传的手工制茶工艺的老制茶师,都默默记载了一段未曾提及的明德茶文化。
4月13日,记者来到了明德乡。“由于交通不便,住在山顶上的人采购生活物资都只能背。”当地群众告诉记者,从乡场到山顶大约七八公里的山路,只能步行或者乘坐摩托车上去。经过一个多小时摩托车的颠簸,记者终于来到了位于营山县明德乡明昌村的鹏达茶园。
时值四月,正是春茶上市之际,蓝天白云之下的这片高山茶园已是满目绿意。10多名采茶女工正腰挎竹篓采摘春茶嫩芽。这些采茶女工手法娴熟,都是来自附近村的农村妇女。据了解,春茶一般从清明前开始采摘到谷雨后;停采一段时间然后开始夏茶的采摘,一直持续到夏至;立秋后又开始秋茶的采摘,中秋后全面停采,一直要等到来年春节再开采。
“不同部位的叶子,用来制作不同的茶叶。”采茶女工陶琼英告诉记者,每株茶树最上面的单芽用来制作毛峰,往下的“两叶一心”则用来制作龙井,再下面的对叶则用来制作株茶。一个熟手,每天能采摘大约1公斤左右的单芽。傍晚时分,夕阳的余晖为茶园披上了一层金色的薄纱,采茶女工结束了一天的采茶工作,茶园慢慢恢复了宁静。
白天采茶,夜晚制茶,成为了明德当地的习俗。其中,手工茶更成为了当地一直流传至今的制茶工艺。夜幕下,记者打着手电筒走过崎岖的山路,来到了邓琼的家中。此时,泥土垒砌的土灶内柴火正旺,邓琼双手在一口斜锅内不停地翻炒茶叶。“这个过程被称为杀青。”今年57岁的邓琼,已经有30多年的制茶经历。她告诉记者,在杀青时斜锅的温度要高,双手翻炒的速度要快,同时要用鼻子嗅闻茶叶的气味。一个完整的手工茶制作工艺包括摊青、杀青、揉捻、烘干等工艺流程。平均每4公斤的鲜叶,才能制1公斤茶。
与此同时,山顶上,鹏达农牧业专业合作社各种型号的制茶机也在加紧运转,浓浓的茶香在山顶萦绕,久久不曾散去。“这段时间订单特别多,制作的茶叶供不应求。为了满足市场需求,我们几乎通宵制茶。”合作社负责人邓鹏告诉记者,他2012年从北京返回家乡种茶,经过5年多时间,已经改良老化茶树560亩,并申报了有机农产品认证。“再过两年,茶园的面积将达到1千亩,到时你们来看,将是另一番景象。”邓鹏说,目前茶园采用的是“公司+专业合作社+农户”的模式,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,让明德的“茶香”飘得更远。
记者从明德乡了解到,明德茶叶产业涵盖6个村,共有茶树3500余亩。通过茶叶产业带动134户贫困村民500余人增收。(南充日报)